【共舞長江經濟帶·看高質量發展】麗江石龍壩:荒坡變綠林,綠林結了“金果果”
11月,走進位于金沙江畔的石龍壩鎮,青山綠水、風景秀麗,放眼望去,郁郁蔥蔥的芒果林綿延數百里……
11月,走進位于金沙江畔的石龍壩鎮,青山綠水、風景秀麗,放眼望去,郁郁蔥蔥的芒果林綿延數百里……
近年來,石龍壩鎮依托金沙江畔豐富的光熱水資源,大力開展“黑色轉綠色”的轉型發展攻堅戰,不僅使荒地變綠地、禿山長“綠發”、污染變環保,而且還讓昔日無人關注的荒山荒地結出了“金果果”。
荒山變綠林
家住石龍壩鎮臨江村七組的王道相種植了300余畝芒果,提及自家的芒果園,71歲的王道相露出了質樸的微笑。“我種芒果之前,這里都是荒山,一到雨季,泥土被雨水沖刷流進金沙江里,江水非常渾濁。”王道相介紹,“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之后,芒果產量明顯增長,江水越來越清了,預計今年收入能達到169萬元。”
王道相
臨江村位于金沙江流域低海拔區域,曾面臨水土流失、土質疏松等問題,隨著退耕還林、低效林改造、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以及芒果的種植,江岸植被覆蓋率提高,雨季入江沙量減少,江水變清了。
截至目前,石龍壩鎮優質晚熟芒果種植面積達16.60萬畝,主要以凱特、圣心、紅象牙和鷹嘴芒為主。種植戶有3210戶,總產值達10.46億元,為全鎮人均創收了7.19萬元。
華坪縣看重芒果產業,除了它是富民產業,還是生態產業。“全縣的芒果基本都是利用金沙江邊的荒山荒坡種植,這不僅綠化了荒山,也防止了水土流失。”華坪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朝剛說,“這是雙贏。”
芒果助增收
1997年,臨江村退休教師王道相帶頭種起了芒果,之后,王道相不斷擴大種植規模,到現在已經發展到300多畝15000多棵,收入也節節攀升。2016年起,王道相家的芒果收入每年都突破100萬元。
好產業大家做。看著王道相的產業小有規模,村民對芒果種植充滿了信心。
在王道相的帶動下,臨江村芒果種植風生水起。目前臨江村全村有退耕還林69.6畝,芒果種植面積3.48萬畝,產量16937萬噸,產值10162萬元。
“我家帶頭種了以后,村里面百分之七八十的農戶都種了,現在基本上每家最少都種有10畝以上。以前這個地方經濟相當落后,穿衣都是靠救濟,這幾年經濟發展起來了,家家最少都有一輛小汽車,這幾年都開始修磚房,改變居住環境了。”王道相說。
談及變化,王道相感慨地說到:“不種芒果之前我家種水稻、玉米等農作物。一年才幾千塊錢的收入。如今村子里的農戶都在努力擴大芒果種植規模,這種對比就是我們兩個人同時種了五畝地,假如人家有四畝的果園,我只有一畝果園,那人家的錢就賣的比我多,所以大家都樂意多種。”
經過幾年的時間,王道相家里蓋起了小洋房,還買上了豪車。不止王道相家,整個臨江村的果樹種都得到了規模化、產業化發展。村民收入增加了,干勁足了,日子也越過越好。
部分圖片由華坪縣委宣傳部提供
相關推薦
- 【麗江歡迎您】登山賞景、野外攀巖、篝火打跳……老君山來得超值!
- 一秒入冬!今日,玉龍雪山迎來秋天里的第一場雪!
- 【共舞長江經濟帶·看高質量發展】麗江甲子村:立足資源讓風景變“錢”景
- 【共舞長江經濟帶·看高質量發展】麗江玉湖村:用旅游產業留住美麗鄉愁
- 【共舞長江經濟帶·看高質量發展】麗江石龍壩:荒坡變綠林,綠林結了“金果果”